×
史学理论研究

章学诚治史的创新精神

历史教学1988年第l期_少长披览子史,识去取"④。20岁后,他“纵览群书”,特别是对史书,更是岛乍接于目,便似夙所攻习然者”@。28岁,他游学于朱筠。朱筠藏书甚丰,在这里他进一步览阅群书,“攻苦愈锐”⑤。由于刻苦学习,他逐渐洞悉了史学发展的本末源流,认识到“古今学术,循环盛衰,互为其端”,就是说学术发展是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因此,他主张要“得师于古人”④,以“博稽载藉,遍览群言”为治史的基础。他同时还主张,学史“不可以涉猎为功”,要“多闻而有所择,博学面要于约”。即学史要注意深入探求其意旨和规律。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据为一之贯也”,做到学而“有所独得”③。由于章学诚在继承我国古史的宝贯遗产中,持有与当时大多数史学者所不同的正确态度,加之同时具有精通史学的坚实学业基础,这就使得他在史学理论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创新有了可能。当然,要在学术上有所创新,只具备上述条件还是不够的。真正使可能变成现实的,当属章学诚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强烈要求变革的精神。他的这种在史学研究领域要求变革的思想,是由众多因素所影响而形成的。首先是章学诚一生常处逆境的坎坷经历,使他产生了变革的要求。章学诚自幼多病,读书“不能久识’’。二十岁以后,学业上虽“骚醒向上’’④,但在举业上多年不顺。从23岁起,曾先后五次参加顺天乡试,直到40岁时才考中举人,转年方考取进士。这期间,他父亲先是丢官,后又离世。章学诚家境也日渐窘困,生计无着。为了赡养家人,他只好“藉笔墨营生"⑥,常常往来于大江南北,疲惫于车尘马足之间,或受聘编修方志,或为人撰写传记、碑文和谱谍,有时谋求书院主讲,也曾追随他人做过幕僚。正是这种走南闯北的谋生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百姓的疾苦,体察官场的黑暗,对当时的“民生吏治,闻见颇真”③。章学诚一生立志予史学研究,曾发表过不少惊人耳目的新见,表现出他治史的才华和学识。他的真知灼见虽为当时的一些名士,诸如沈既堂、朱筠,朱菜元等人所赏识,但却一直不为清朝官方所霞视,也不被当时的大多数史家所认可。四库全书馆开.他没有受聘,直到晚年连史馆之职也未取得。这又使他对学界的弊端了解得也很清楚。所有这些归结到一点,最终使章学诚产生了变革现实的要求。在学术上,他决心茹发愤而笔于书”@,以自己从事史学评论的特长,著书立说,阐发史学研究新理论,从而达到改变史界世俗风尚的目的。章学诚强烈要求变革现实,在史学领域积极投身创新实践,还受到唯物主义和历史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章学诚从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和历史进化论中汲取了养料,在认识论上基本是唯物的;在社会史观上,发展的、进化的观点占主导地位。他认为岛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不得不然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渐形渐著”⑤的。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的认识不断进步,学术文化势必也会向前发展。他提出“古之学术简而易打,茹后之学术曲而难’’③,“历象之学,后人必胜前人”⑤,“宪法久则必差,推步后而愈密”,“史学亦复类此”@等观点,认为“穷则必变,变必求通,而后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④。从这里可以看出.章学诚是奉发展、进化为神明的,他极力推崇革新,是有着坚实的思想基础的。章学诚所以在治史中不断坚持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爱到了乡闻家学以及师友的影响。章学诚是浙江会稽人。他的家乡与浙东史学的发源地一一余姚相距不远。他曾。从山阴刘文蔚、童钰游,习闻蕺山、南雷之说,,@。从他一贯提倡治学“求其心得”,主张“文贵发明”,反对门户之见来看,他是继承了黄宗羲读书应。求于心”@,学术研究尤重“一偏之见”和“相反之论”@等观点的。浙东史家大多主张,学术研究要着眼子发明。章学诚的创新精神是与浙东史家一脉相承的。章学诚致力于史学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家学的熏陶。其父爱好史学,且敢于核正前人是非,曾批评《史记索引》中“十二本纪法十=月,十表法十千刀是“支离附会,,。这种耳濡目染,培育了他的批评精神,青年时,他读过邓元锡所著《函电》上、下篇之后,就对其“卷分配阴阳、月。。,,●历史教学1988年第l朔老少"提出了非泌。他还曾对《左传))删节事实,受到父亲指点后,便开始注意“力究纪传之史而辨析体例”@的问题,为他后来融各史体为一体,提出建立新的创见,打下了基础。章学诚曾随朱筠学习古文辞.他的思想观点受朱筠的影Ⅱ向较大。他十分钦佩朱筠“坚忍有执,弗为势力转移”的精神,完全赞同朱筠提出的“人弃我取,独为于举世所不为者,将以矫世励俗,而夫恶汲汲于为名者"@等治学原则和目的。章学诚也常与友人切磋学问,其中最知已的邵晋涵对史学的闻见,“迥异子人,,④;深知其甘苦的刘台拱研究《论语》,“能发先儒所未发”④,论学较为契合的王念孙提倡,治经“不必墨守一家”@。尽管他们治学的领域、方法不同,但注重有独到的见解则是一致的,他们在创新精神上是相通的。章学诚的创新精神受其师友的影响也是不小的。当然;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章学诚的创新成果只能建立在原有封建史学的基础之上,他也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岛忠孝节义”伦理道德和正统思想性束缚。这就使他的思想表现出了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他论述了囊《六经》皆史”、“皆先王之政典”⑤,另一方面在为自己创新立说寻根找据时,又过于强调((六经>)的本源作用,特别注重古人、圣人之遗意。他举出大量事实论证了学术文化,史书体载是由简至繁,由易到难向前发展的,同时又未完全摆脱循环论的困惑,以为“事屡变而复初"@。这些陈旧的观点,对他治史的创新精神必然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此外,他论史也偶有偏颇,对己似有自诩,对人则有时批评过急。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章学诚处于封建社会晚期令人窒息的氛围里,敢于独树发展史学理论的旗帜,以批判的、创新的姿态.为我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他同时代的其他史学家所不可比拟的。①《文史通史》外篇二《郑学斋记书后》,内篇二《原学》下,内篇六《天喻》。②@◎同上,外篇三《答沈枫墀论学》。③同上,内篇四《申郑》,内篇三《繁称》。④同上.内篇二《书拳陆篇后》,补遗续《笞邵二云书》。⑤同上。外篇二《郑学斋记书后冷.⑥同上,外篇三《与邵二云论学》。⑦⑩《章氏遗书·与陈观民工部论史学》。⑧⑩《章氏遗书·上辛楣宫詹书》。⑨《文史通义》补遗续《与孙渊如观察论学十规》,外篇三《报孙渊如书》,补遗续《答邵二云书》。@同上,内篇四《答客问》上。◎同上,内篇六《天喻》。@同上,内篇四《言公》上。⑩同上,内篇五《史德》。⑩同上,外篇三《与邵二云论修宋史书>>.@《清儒学案》卷九十六《实斋学案》。⑩白寿彝:《说六通》,载《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四期。⑩仓修良:《章学诚和文史通义》。⑩《文史通义》朴遗《跋湖北通志检存稿》。①同上,外篇三《又与永清论文》。◎同上,内篇五《史释》。⑤《章氏遗书·周蓖谷列传》。③⑧《丈史遗义》内篇二《朱陆》。◎《碑传集补》第四十七卷《文林郎国予监典铬会稻买斋章公传》。⑧@《炙史遗叉》外篇三《家书)\六。⑤同◎《章学诫传》。⑩《文史通叉》外篇三《与朱沧湄中翰论学书》。⑧同上,外篇二《籍书团书目叙》,内篇四《答客问》中,内篇二《原道》下。@《章氏遗书·与宗族论撰节愍公家传书》。@《章氏遗书·上韩城相磐书》。⑤《文史通叉))补遗续《又与朱少白)>o④同上,内篇二《原道>)中、上。⑤同上,内篇六《感遇》。⑧⑩同上,内篇一《书教》下。⑩同上,外篇二《三史同姓名录序》。⑧《清史稿》卷四八五((章学诚传》。@《鲒持亭集》卷十一《梨洲先生神道碑文》·◎《明儒学案》,《凡例》。@《文史通义、>篇,I、三Ⅸ家书》三。⑧《章氏遗书·朱先生剐传》。⑩《章氏遗书·邵与桐剐传》。◎《清儒学案》卷一。六《端临学案》.@《清史稿》卷四八一《王念孙传》o④《文史通叉》内篇一《易教》上。(作者单{:立: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岛韶豁嚣婺章簦蠹太稳蒙炎篓菱的鏊蓥反囊豢浊胡器羹.清蒙蒌硒洳墓思生器鏊想藿塞器妻器罄锦锈锈奢畚寄每镐畚畚睿香寄畲爹嗨巷蒋辚铸奈昝窨畚畚窑畚畚睿香寄畲挚章太炎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象。他的政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鲜明的反清民族主义思想,因此,研究他的反清思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明清之际,随着清政权入关统治中国,执行高压政策,把落后的剃发、圈地及其他满族习俗强加于全国人民身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一度激化而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江南地区曾是东林,复社讲学活动的中心,反清复明的士气特别高昂;扬州之屠、嘉定之屠、江阴之屠,嘉兴之屠、金华之屠,正是清兵对这一地区反清力量的残酷镇压。鲁王朱以海据绍兴抗清,名士顾炎武、黄宗羲和吕留良等蓄意反清,浙东大岚山拥戴明裔起义等等,影响颇为深远。雍正在《大义觉迷录》卷3中就曾着重指出浙江人民自吕留良以来长期存在的反清暗潮,直至乾隆年间,尽管文字狱株连不已,全祖望仍然继承黄宗羲,“表章明季忠节诸人",盔益广修粉社掌故、桑海遗文以益之,详尽而核实,可当续史"①。以黄、全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向以重史著称,其目的在于保存亡明痛史来阐扬先辈们的反清遗愿。章太炎原藉浙江余杭,外祖父朱有虔原藉海盐?恰和●●●●吕留良家乡石门,雍正时谣传“合城屠戮”的海宁、平湖邻接,其家世远源虽难稽考,但可断言决非一般家庭。章在《先曾祖训导君先祖国子君先考知县君事略》中云:先考“尝从容言:吾家之\乎已七八世,殁皆用深衣敛。吾虽得职事官,未尝诣吏部。吾即死,不敢违家教,无细清时服!”④其先人又曾明确教导:“读书欲拳复汉绩舻③,以致父死之后,“愤疾东胡,绝意考试”④。表明章家世代以来,始终保持明末先人遗教一拒绝臣清。章的外祖父也有类似言论t“余十一二岁时,外祖父朱左卿授余读经。偶读蒋氏《东华录》曾静案,外祖谓‘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余问:‘前人有谈此语否?’外祖日:‘王船山、顾亭林己言之,尤以王氏之言为甚。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m4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余曰;‘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阁。’外祖日;‘今不必作此论,若果李闯得明天下,闯虽不善,其子孙未必皆不善,惟今不必作此论耳。。’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⑤通过章、朱二家遗教,可以设想,他们作为明末遗老的后裔,具有何等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历史仇恨!章氏反清思想确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家庭根源。从少年时期到走出书斋以前,在外祖父和父亲督教下他读了很多书,在诂经精舍也接触不少资料。开始时读《东华录》,“见戴名世、吕留良、曾静事,甚不平”⑥。以后“得((明季稗史》十七种,排满思想始盛”⑦。复读全祖望《鲒埒亭文集》及王夫之《黄书》,“志行益定”@。反清民族主义思想已经通过亡明痛史这些历史资料的积累,从“不平"到“始盛”以至“益定”了。这一阶段,章氏反清思想开始萌发并初步成长,理论上渊源于((春秋》“夷夏之辨严于君臣”的大义,以及郑思肖((心史》的种族思想和

上一篇:历史教学报刊编辑第五届年会在上海召开
下一篇:关于加强史学理论研究的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