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理论研究

从《伶官传序》中,向1000年前的史学大家欧阳修

唐宋八大宗师之一的欧阳修还主持了《新唐书》的编纂,并亲自撰写了《新五代史》。从他的《女演员传记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阅读历史的方式。
质疑精神
哇哦!盛衰之理,虽是天命,却不是人事!原来庄宗赢天下的原因,而不是那些输了的人,可想而知。
这句话其实很了不起。为什么?自古以来,帝王都自称是帝王之子,秦国玉玺上所刻的玉玺:奉天命,是长寿永昌。汉代董仲舒的自然人文意识,更强化了皇帝的权力色彩。唐朝历史上的五彩云,也是神明赐予君权的体现。
作为北宋的重要官员,欧阳修提出“盛衰之理,虽为天命,不为人事!”虽然前方还有天命作为屏障,但丝毫不亚于陈胜武广的“太子将军”。所以欧阳修在文章开头就给了我们一份大礼。学习历史,首先要学习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质疑精神。
质疑精神是什么?不要相信权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迷信现有的所有演讲,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假设,仔细验证,仔细下结论。
为什么提问如此重要?历史书不一定都是正确书写的东西。例如,此前出土的《清华竹简》指出,广为流传的《尚书》可能为后人所造,意即自古至今几乎从未断过的四书五经,可能是错误的。那为什么后人编纂的史书记载的历史不会出错。
此外,史书上的春秋之笔随处可见。比如赵匡胤死时只有五十岁,连毛老师都说他没有病。探索古代开国皇帝的寿命和死因:秦始皇50岁病死沙丘,刘邦尚60岁,司马炎55岁,李袁世凯69岁去世。
赵匡胤50岁去世,未见病言。不仔细看,怎么会发现这些招数呢?编史书的人有时会用一些春秋风格来避免皇帝的谴责,或者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态度。他们隐藏着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有时只能通过质疑才能发现真相。
另外,它来自我们的历史阅读是有道理的。曾经有人问,为什么我在历史书上看不到任何战术?事实上,它的内部处处揭示了世界上的策略和许多行为方式。
比如鸿门宴,在后人看来似乎是项羽的失误,但从那个时代来看,项羽没能杀死刘邦,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刘邦的几个字。里面有很多游戏。项羽年轻,刘邦老;项羽在打败秦军之前杀了监宋义,如果他此时不道德地杀了刘邦,人心就会浮出水面。
另外,还是说红门宴,杯子是数字。刀斧如何埋伏不漏风?你需要演戏吗?鸿门宴宴不是早泄风声让刘邦知道了吗?为什么刘邦听了鸿门宴,还敢决定去鸿门宴?为什么要把范奎等人带到那里?
向庄无间,楚军阵营的项伯为何站出来阻止?这些问题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深入思考。如果只是因为史书上没有描述,你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一扫而空,你就会忽略史书背后的内容。这些质疑精神的缺失是无法深入的。
整合知识,分析史实
span>
《书》曰:“悲工能振兴国,义鱼能亡,自然也。
阅读历史,不仅要有质疑的精神,还要用知识和书本来分析史实,这一点很重要。知识必须学以致用,历史事件是活生生的例子,让你去验证
例如:庄宗的父亲去世,留下遗言和三支箭,让庄宗为他报仇。每支箭代表一个敌人。庄宗辜负了他的信任,最终消灭了三个强敌,但这也是庄宗败北的开始。
听起来有些耳熟,因为富察也是一样。在他死前,他乐最后一句话让富察为他报仇。富察完成了他的意志,毁灭了越国,但吴亡的灾难也从这里开始了。越国灭亡后,夫君喜出望外,不听忠臣直言。
好像比较熟悉,想想有没有这样的大学生,在高考前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名校,但考上名校后,他逐渐堕落,最终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甚至被勒令退学。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报复性补偿。
什么是报复性赔偿?意思是人们为某个目标而烦恼,最终完成目标后,为了弥补之前失去的所有乐趣,他们会疯狂地、不受控制地娱乐。这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史书,知识用得上,掌握得更牢固,同时掌握更多的史料,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史学伴你远航——追忆章开沅先生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