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理论研究

甘惜分我国舆论学理论及实践的开创者和引路人

甘惜分教授(),1916年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中学毕业后曾在小学任教,1938年奔赴陕北,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接受教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青年时期就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熏陶,这对于他日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1939年夏,年仅23岁的他成为八路军120师高级干部研究班的政治教员。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晋绥军区政治部安排他每天撰写军情稿件交给新华社晋绥总分社,这是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发端;后来他被派到绥蒙前线当记者,从此正式步入了新闻行业。随后,他参与创办了中共绥蒙区党委机关报《绥蒙日报》。1947年,他奉命担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与晋绥地区几十名干部奉中央调令南下到第二野战军,参加解放重庆的工作。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甘惜分和晋绥总分社十几个人奉命接管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建立新华社西南总分社,他任采编部主任。上述新闻实践经历为他日后的新闻理论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素材。

1954年,甘惜分迎来了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时年38岁的他被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任教,由一名新闻工作者转变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开启了他随后六十余载的探究新闻科学的学术生涯。六十余载的辛勤耕耘,他成为我国学术界公认的“知名新闻学者、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新闻教育家”①“我国党报新闻学的奠基者”。②

全面梳理甘惜分的学术成果不难发现,甘惜分也是我国舆论学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是我国现代舆情调查与研究的开拓者。在舆论学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系统梳理研究甘惜分教授的舆论学理论思想及实践探索,对新时期进一步做好舆论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更好地指导新闻舆论的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研讨。

率先论述舆论,开创舆论研究先河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年过花甲的甘惜分重新担任新闻理论教研室主任。当时,人大即将迎来三十华诞,学校让每个系出一本书,但时间紧迫,教研室无人接受这一任务。甘惜分勇当重任,老将出征。1980年,甘惜分撰写的《新闻理论基础》正式出版,作为新中国首部新闻理论专著,填补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书一面世就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首印7000本没多久就销售一空,后来共计重印20余万册,成为那个时代绝无仅有的盛况。该书上篇在辨析了新闻和舆论的概念后,论述了新闻事业及其性质和作用;第二章“舆论”下设“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力量”“对舆论的引导”三节;第三章“新闻事业”的第一节“新闻事业和舆论”,这些都是中国大陆关于舆论的最早论述,开创了舆论研究的先河。

甘惜分

1993年,甘惜分在给《中国民意研究》的序言中强调称:“舆论学的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并明确指出:舆论学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了解和研究民情,研究舆论学有两条路子,一条是理论研究,另一条路子是从事实际的民意测验。他就此呼吁:“我国把舆论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还很年轻。要使舆论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宏大的科学体系,这需要许多有志者的共同努力……我们承前启后,锐意创新,群策群力,一定可以在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土地上开创出有中国特色的舆论学的奇葩。”③

甘惜分的这些论述,可谓开启了我国舆论学研究之路,吹响了我国舆论学研究的号角,指引着后继舆论学者前进的脚步。之后,不少学者追随着他的步伐,将我国的舆论学研究逐步深化,推动着舆论学学科的整体发展。

明辨舆论定义,厘清学科基本概念

学术研究的前提是要厘清学科的基本概念,舆论学的研究也应如此。甘惜分在1980年撰写的《新闻理论基础》里,就对舆论的概念进行了明确辨析。他认为,“舆”泛指普通的老百姓,“论”指的是议论或意见,“舆论”就是群众的议论、群众的意见。④这一观点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因为当时很多学者都认可《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中的观点,认为舆论不仅是团体也是个人的意见,“表现为个人或团体的自我语言”。⑤而甘惜分则明确指出:舆论不是任何个人的思想情绪,个人情绪形不成舆论。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的大体相近的看法。舆论是一种社会思潮。⑥

1986年,甘惜分在《新闻学原理纲要》第五章“舆论”中,对舆论的定义做出了修正。此时,他认为将“舆论”单纯视为“群众的意见”有失偏颇,“如果说舆论即群众意见,那么剥削阶级或反动政府难道没有舆论?他们当然是有他们自己的舆论的。他们不属于人民大众,但他们总在‘公众’之列,任何公众(某一人群)都是可能有他们自己的舆论的”。⑦同时,甘惜分也指出,“舆论的形成有个过程,个人的意见不是舆论,公众意见才是舆论。但是有时舆论的形成也发端于个人。如果这种意见是有社会基础的,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那么这种意见通过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而相互影响,自发的、分散的、无组织的意见就可能转化为公众的、集中的意见,逐步成为公众舆论”。⑧

上一篇:教海探航一个伟大的隐喻
下一篇:没有了

Top